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来源:刀刀网
初三数学期中考试试卷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得分 五 总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评卷人 得 分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几何体的俯视图是( )

A. B.

C. D.

2.在函数中,若

,那么函数的最大值是( )

A. B.

C.

D.

3.下列各数:,,

,3.1010010001……,

其中是无理数的个数为(A.2 B.3 C.4 D.5

4.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 ) A.

B.

C.

D.

5.将左下图中的箭头缩小到原来的,得到的图形是( )

)6.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点P在CD边上运动,联结AP,过点B作BE⊥AP,垂足为E,设AP=,BE=,则能反映与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7.某闭合电路中,电源的电压为定值,电流I(A)与电阻R(Ω)成反比例.图表示的是该电路中电流I与电阻R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则用电阻R表示电流I的函数解析式为【 】

A. B. C. D.

8.现有如图1所示的四张牌,若只将其中一张牌旋转180后得到图2,

A. B C D 则旋转的牌是( ) 9.方程x2=\"2\" x的解是 A.x=2 B.x1=-,x2=0 C.x1=2,x2=0 D.x=\"0\"

10.2012年广东水质监测部门半年共监测水量达409.6万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监测水量约为( ) A.4.×108吨 B.4. × 109吨 C.4.90×108吨 D.4.90 ×109吨

评卷人 得 分 二、判断题

11.如图,表示某引水工程的一段设计路线,从点到点的走向为北偏西,在点的北偏西方向上有一点,以点为圆心,以米为半径的圆形区域为居民区,取上另一点,测得的方向为北偏西.已知米,若不改变方向,则输水路线是否会穿过居民区?请通过计算说明理由.(参考数据:

12.如图,AB为⊙O的弦,AB=8,OC⊥AB于点D,交⊙O于点C,且CD=\"l\" ,求⊙O的半

径.

13.如图1,已知:已知:等边△ABC,点D是边BC上一点(点D不与点B、点C重合),求证:BD+DC>AD. 下面的证法供你参考:

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60°得到△ABE,连接ED,则有△ACD≌△ABE,DC=EB,∵AD=AE,∠DAE=60°,∴△ADE是等边三角形,∴AD=DE.在△DBE中,BD+EB>DE,即:BD+DC>AD 实践探索:

(1)请你仿照上面的思路,探索解决下面的问题:

如图3,点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边上的点(点D不与B、C重合).求证:BD+DC>AD.

(2)如果点D运动到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外或内时,BD、DC和AD之间又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直接写出结论. 创新应用:

(3)已知:如图4,等腰△ABC中,AB=AC,且∠BAC=α(α为钝角),D是等腰△ABC外一点,且∠BDC+∠BAC=180°,BD、DC与AD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写出你的猜想,并证

明.

1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的坐标为(2,4),直线x=2与x轴交于点B,连结OA,抛物线y=x2从点O沿OA方向平移,与直线x=2交于点P,顶点M移动到A点时停止移动. (1)求线段OA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抛物线顶点M的横坐标为m.

①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点P的坐标; ②当m为何值时,线段PB最短;

(3)当线段PB最短时,相应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QMA的面积与△PMA的面积

相等,若存在,求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5.如图①,已知矩形ABCD中,AB=60cm,BC=90cm.点P从点A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AB运动:同时,点Q从点B出发,以20cm/s的速度沿BC运动.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的时间为t(s).

(1)当t= s时,△BPQ为等腰三角形;(2)当BD平分PQ时,求t的值;(3)如图②,将△BPQ沿PQ折叠,点B的对应点为E,PE、QE分别与AD交于点F、G. 探索:是否存在实数t,使得AF=EF?如果存在,求出t的值:如果不存在,说明理

由.

评卷人 得 分 三、填空题

16.如图,直线a∥b,直线c分别与a,b相交,若∠1=70°,则∠2= 度

17..如图,直径AB和弦CD相交于点E,已知AE=1 cm,EB=5 cm,∠DEB=60°,则CD的

长为 .

18.如图所示,已知抛物线 (a≠0)经过原点和点(-2,0),

则2a-3b 0.(>、<或=)

19.如下图,弦CD、FE的延长线交于圆外点P,割线PAB经过圆心,请你结合现有图形,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结论∠1=∠2能成立.

20.如图,正方形ABCD绕点B逆时针旋转30°后得到正方形BEFG,EF与AD相交于点H,延长DA交GF于点K.若正方形ABCD边长为,则AK= .

评卷人 得 分 四、计算题

21.计算:22.(1)计算:(2)计算:(评卷人

+(π-3)0-tan45°;

)÷

得 分

五、解答题

23.如图,抛物线y=﹣x2+bx+c过点B(3,0),C(0,3),D为抛物线的顶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以及顶点坐标;

(2)点C关于抛物线y=﹣x2+bx+c对称轴的对称点为E点,联结BC,BE,求∠CBE的正切值; (3)点M是抛物线对称轴上一点,且△DMB和△BCE相似,求点M坐标.

24.将一张透明的平行四边形胶片沿对角线剪开,得到图①中的两张三角形胶片和

.将这两张三角形胶片的顶点与顶点重合,把绕点顺时针方向旋转,这时与相交于点.

(1)当旋转至如图②位置,点,系是 . 2分 (2)当

在同一直线上时,与的数量关

继续旋转至如图③位置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探索

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证明.

(3)在图③中,连接

1 .B. 【解析】

试题分析:从上面看是三个矩形,符合题意的是B,故选:B. 考点: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2 .B. 【解析】

试题分析:由原方程配方,得 y=-(x-1)2-1. ∵2≤x≤5,

∴当x=1时,y最大=-1. 故选B.

考点:二次函数的最值. 3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进行逐个分析. 试题解析:是有限小数,是有理数;理数.无理数共有3个. 故选B. 考点:无理数. 4 .D. 【解析】

试题分析:∵内切圆的半径、外接圆的半径和半边组成一个30°的直角三角形,则∠OBD=30°,BD=,∴tan∠BOD=

=

,∴内切圆半径OD=

×=

.故选D.

,3.1010010001……是无理数;

=1是有

考点: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 5 .A。

【解析】根据形状相同,大小不一定相等的两个图形相似的定义,A符合将图中的箭头缩小 到原来的的条件;B与原图相同;C将图中的箭头扩大到原来的2倍;D只将图中的箭头 长度缩小到原来的,宽度没有改变。故选A。 6 .D 【解析】

由题意知故y=

∽BEA 所以 即

又P点在DC上移动,所以3AP5

故图像为答案C 7 .C 【解析】设8 .B

【解析】仔细观察可以从图中发现第一张梅花5中间的梅花一个头朝上,一个头朝下,所以是旋转的牌是梅花5.从图中仔细观察会发现选B.故选B. 9 .C. 【解析】

试题分析:由x2=\"2\" x得

∴方程x2=\"2\" x的解是x1=2,x2=0. 故选C.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 10 .A 【解析】

考点:科学记数法与有效数字.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a×10的形式,其中1≤|a|<10,n为整数.确定a×10

(1≤|a|<10,n为整数)中n的值是易错点;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是: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后面所有的数字都是有效数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有效数字只与前面的a有关,与10的多少次方无关.

,

,那么点(3,2)满足这个函数解析式,∴k=3×2=6。∴

。故选C

解答:解:409.6万吨=4096000吨=4.096×10≈4.×10.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记数法的掌握和有效数字的运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一定要注意a的形式,以及指数n的确定方法. 11 .不会穿过居民区

【解析】试题分析:高速公路是否会穿过居民区即是比较点A到MN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于是作AC⊥MN于点C,求AC的长.解直角三角形ACM和ACB.

试题解析:作AC⊥MN于点C

∵∠AMC=60°-30°=30°,∠ABC=75°-30°=45°

设AC为xm,则AC=BC=x在Rt△ACM中,MC=400+x∴tan∠AMC= ,即 解之,得x=200+200 ≈546.372>500.∴如果不改变方向,高速公路不会穿过居民区.

【点睛】怎么理解是否穿过居民区是关键,与最近距离比较便知应作垂线,构造Rt△求解. 12 .

【解析】根据垂径定理得到直角三角形,然后在直角三角形中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出半径的长. 13 .(1)证明见解析;(2)BD+DC≥

AD;(3)BD+DC<2AD.

【解析】试题分析:(1)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ACD≌△ABE,连接ED,由题意可知△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从而可得DE= AD,在△DBE中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到;

(2)把△ABD旋转,使AB与AC重合,然后绕AC旋转,得到△ACD′,则BD=CD′,在△CDD′中,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可得CD+CD′>DD′,从而得BD+CD>DD′,由于△ADD′是钝角三角形,则可得DD′>AD

(3)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ABE,则有△ACD≌△ABE,则易证E、B、D三点共线,在等腰△ADE中,利用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可得到. 试题解析:(1)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得到△ABE,连接ED

则有△ACD≌△ABE,DC=EB,∵AD=AE,∠DAE=90°∴△AD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DBE中,BD+EB>DE,即:BD+DC>AD;

AD在

(2)把△ABD旋转,使AB与AC重合,然后绕AC旋转,得到△ACD′,则BD=CD′,在△CDD′中,CD+CD′>DD′,即BD+CD>DD′,∵△ADD′是钝角三角形,则DD′>AD 当D运动到B的位置时,DD′=BC=(3)猜想1:BD+DC<2AD

AD.∴BD+DC≥

AD;

证明如下:把△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α,得到△ABE则有△ACD≌△ABE,DC=EB,∠ACD=∠ABE,∵∠BAC+∠BDC=180°,∴∠ABD+∠ACD=180°,∴∠ABD+∠ABE=180°, 即:E、B、D三点共线.∵AD=AE,∴在△ADE中,AE+AD>ED,即BD+DC<2A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通过旋转构造全等的三角形是解题的基本思路,解题的关键是通过旋转把所研究的三条线段转移到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三角形三边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使问题得解.

14 .(1)y=2x.(2)(2,m2-2m+4). m=1;(3)存在Q【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A点的坐标,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直线OA的解析式.

(2)①由于M点在直线OA上,可根据直线OA的解析式来表示出M点的坐标,因为M点是平移后抛物线的顶点,因此可用顶点式二次函数通式来设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P的横坐标为2,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即可得出P点的坐标.

②PB的长,实际就是P点的纵坐标,因此可根据其纵坐标的表达式来求出PB最短时,对应的m的值.

(3)根据(2)中确定的m值可知:M、P点的坐标都已确定,因此AM的长为定值,若要使△QMA的面积与△PMA的面积相等,那么Q点到AM的距离和P到AM的距离应该相等,因此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Q在直线OA下方时,可过P作直线OA的平行线交y轴于C,那么平行线上的点到OA的距离可相等,因此Q点必落在直线PC上,可先求出直线PC的解析式,然后利用抛物线的解析式,看得出的方程是否有解,如果没有则说明不存在这样的Q点,如果有解,得出的x的值就是Q点的横坐标,可将其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中得出Q点的坐标.

②当Q在直线OA上方时,同①类似,可先找出P关于A点的对称点D,过D作直线OA的平行线交y轴于E,那么直线DE上的点到AM的距离都等于点P到AM上的距离,然后按①的方法进行求解即可.

试题解析:(1)设OA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kx. ∵A(2,4), ∴ 2k=4,∴k=2.

或Q

∴OA所在直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2x.

(2)①∵顶点M的横坐标为m,且在线段OA上移动, ∴y=2m (0≤m≤2).

∴顶点M的坐标为(m,2m).

∴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m)2+2m. ∴当x=2时,y=(2-m)2+2m=m2-2m+4 (0≤m≤2). ∴点P的坐标是(2,m2-2m+4). ②∵PB= m2-2m+4=(m-1) 2+3, 又∵ 0≤m≤2, ∴当m=1时,PB最短.

(3)当线段PB最短时,点P的坐标为(2,3), 此时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1)2+2. 即y=x2-2x+3. 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点Q,使S△QMA= S△PMA. 设点Q的坐标为(x,x2-2x+3).

(Ⅰ)当点Q落在直线OA的下方时,过点P作直线PC∥AO,交y轴于点C. ∵ PB=3,AB=4,

∴AP=1,∴OC=1,∴C点的坐标为(0,-1). ∵点P的坐标是(2,3).

∴直线PC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 ∵ S△QMA= S△PMA,

∴点Q落在直线y=2x-1上, ∴x2-2x+3=2x-1, 解得,x1=x2=2,

∴点Q(2,3). ∴点Q与点P重合,

∴此时抛物线上不存在点Q,使△QMA与△PMA的面积相等 (Ⅱ)当点Q落在直线OA的上方时,

作点P关于点A的对称点D,过点D作直线DE∥AO,交y轴于点E. ∵PA=1, ∴EO=DA=1,

∴点E、D的坐标分别为(0,1),(2,5). ∴直线DE的函数关系式为y=2x+1. ∵ S△QMA= S△PMA,

∴点Q落在直线y=2x+1上, ∴x2-2x+3=2x+1.解得,x1=2+代入y=2x+1,得y1=5+2∴此时抛物线上存在点 Q1(2+

,5+2

),Q2(2-,5-2

),使△QMA与△PMA的面积相等.

,5+2

),Q2(2-,5-2

)

, x2=2-. .

,y2=5-2

综上所述,抛物线上存在点Q1(2+使△QMA与△PMA的面积相等.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平移、函数图象的交点、图形面积的求法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15 .(1)(2)

(3)存在t=4,使AE=EF

【解析】试题分析:(1)、首先将BP和BQ用含t的代数式来进行表示,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列出方程求出t的值;(2)、过P作PM∥AD,根据△BPM和△BAD相似得出PM的长度,然后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为矩形得出PM=BQ,从而求出t的值;(3)、作GH⊥BQ,根据题意得出△AEP≌△FEG,根据全等得出HQ=23t-60,GQ=17t,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出t的值.

试题解析:(1)当BP=BQ时,60﹣3t=20t, ∴t=, (2)如图,过P作PM∥AD,

∴, ∴, ∴PM=90﹣t, ∵PN=NQ,PM=BQ, ,

∴90﹣t=20t, ∴t=

(3)如图,作GH⊥BQ,

∴PB=PF=60﹣3t, ∵AE=EF,∠AEP=∠FEG,∠A=∠F, ∴△AEP≌△FEG,∴PE=EG,FG=AP, ∴AG=PF=60﹣3t=BH,

∴HQ=BQ﹣BH=20t﹣(60﹣3t)=23t﹣60,

GQ=FQ﹣FG=BQ﹣AP=17t,根据勾股定理得:602=(17t)2﹣(23t﹣60)2 ∴t1=4,t2=7.5(舍), ∴t=4 ∴存在t=4,使AE=EF.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就是动点问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属于综合题,难度比较大.在解决动点问题时,我们首先需要将线段用含t的代数式来进行表示,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来进行分类讨论,分别求出答案.出现特殊平行四边形时,我们要根据题意判断出是哪一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然后再根据四边形的性质来进行解答.同学们在解答这种问题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分类思想的应用. 16 .110°. 【解析】

试题分析:由对顶角相等可得∠1=∠3=70°,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2+∠3=180°,即可得∠2=110°.

考点:对顶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 17 .2

cm

【解析】作OH⊥CD于H,连接OD,求出AB=6cm,半径OD=3cm,在Rt△OHE中,OE=2cm,∠OEH=60°,由勾股定理求出OH= cm,在Rt△OHD中,由勾股定理得求出HD= cm,由垂径定理得出DC=2DH,代入即可;

解:

作OH⊥CD于H,连接OD,

∵AE=1cm,BE=5cm,E在直径AB上, ∴AB=1cm+5cm=6cm,半径OD=3cm,

∵在Rt△OHE中,OE=3cm-1cm=2cm,∠OEH=60°, ∴OH=

cm,

cm,

在Rt△OHD中,由勾股定理得:HD=∵OH⊥CD,

∴由垂径定理得:DC=2DH=2

cm

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题目比较典型,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 18 .>

【解析】由开口方向得到a<0,根据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得到对称轴是x=-1,求出a与b的关系,代入代数式判定代数式的正负. 解答:解:∵抛物线的开口向下,∴a<0. ∵抛物线经过原点和点(-2,0), ∴对称轴是x=-1,又对称轴x=-∴-=-1,b=2a.

∴2a-3b=2a-6a=-4a>0. 故答案是:>. 19 .△COP≌△EOP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答案有多种,根据三角形全等原理可填AC=AE或BD=BF,也可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弦相等”和三角形全等原理,填CD=FE或弧CD与弧EF相等. 解:使∠1=∠2能成立,则应有△COP≌△EOP,或△PDB≌△PFB,故可添加AC=AE或BD=BF当AC=AE时,

根据圆周角定理知,∠AOC=∠AOE,∵OC=OE,PO=PO,∴△COP≌△EOP,∴∠1=∠2.

点评:本题答案不唯一,根据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求解. 20 .【解析】

试题分析:连接BH,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BEFG是正方形,

∴∠BAH=∠ABC=∠BEH=∠F=90°,由旋转的性质得:AB=EB,∠CBE=30°,∴∠ABE=60°,在Rt△ABH和Rt△EBH中,∵BH=BH,AB=EB,∴Rt△ABH≌△Rt△EBH(HL),∴∠ABH=∠EBH=∠ABE=30°,AH=EH,∴AH=AB•tan∠ABH=,在Rt△FKH中,∠FKH=30°,∴KH=2FH=故答案为:.

=1,∴EH=1,∴FH=

=

,∴AK=KH﹣AH=

考点:旋转的性质. 21 .1. 【解析】

试题分析:分别根据有理数乘方的法则、数的开方法则、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及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原式=﹣4+3﹣2×+3=﹣4+3﹣1+3=1.

考点:1.实数的运算;2.负整数指数幂;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2 .(1)4;(2)-【解析】

试题分析:(1)原式第一项利用平方根定义计算,第二项利用零指数幂法则计算,第三项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即可得到结果.

试题解析:(1)原式=4+1-1=4; (2)原式=-=-.

=-.

考点:1.分式的混合运算;2.实数的运算;3.零指数幂;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23 .(1)y=﹣x2+2x+3,(1,4);(2);(3)(1,)或(1,﹣2). 【解析】

试题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解答即可; (2)过点E作EH⊥BC于点H,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求出点E的坐标,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EH、BH,根据正切的定义计算即可; (3)分

两种情况,计算即可.

试题解析:(1)∵抛物线y=﹣x2+bx+c经过点B(3,0)和点C(0,3)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 y=﹣x2+2x+3=﹣(x﹣1)2+4, ∴抛物线顶点D的坐标为(1,4), (2)由(1)可知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1, ∵点E与点C(0,3)关于直线x=1对称, ∴点E(2,3), 过点E作EH⊥BC于点H, ∵OC=OB=3, ∴BC=∵∴解得EH=

, ,

,CE=2,

∵∠ECH=∠CBO=45°, ∴CH=EH=∴BH=2

, ,

∴在Rt△BEH中,

(3)当点M在点D的下方时

设M(1,m),对称轴交x轴于点P,则P(1,0), ∴BP=2,DP=4, ∴∵

,∠CBE、∠BDP均为锐角,

∴∠CBE=∠BDP, ∵△DMB与△BEC相似, ∴①

或,

∵DM=4﹣m,∴解得,

, ,

∴点M(1,) ②

,则

解得m=﹣2, ∴点M(1,﹣2),

当点M在点D的上方时,根据题意知点M不存在. 综上所述,点M的坐标为(1,)或(1,﹣2).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

24 .(1)证明见解析

(或相等)(2)(或成立),理由见解析(3),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旋转变换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找出两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可得∠AOD=∠A+∠AFD,∠AOD=∠D+∠DCA,然后整理即可得解;

(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B=DE,BC=EF,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

∠ABC=∠DEF,∠BAC=∠EDF,然后推出∠ABF=∠DEC,利用边角边证明△ABF与△DEC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BAF=∠EDC,再推出∠FAC=∠CDF,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列式即可得证;

(3)可以证明AO=DO,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的点在线段垂直平分线得到BO⊥AD. (1)(2)由

(或相等)

(或成立),理由如下: ,得 (或

),,

在和中,

. ,

(3)如图,

由得点在且

,点与点重合,

的垂直平分线上,

, . ,点在

直线

的垂直平分线上.

的垂直平分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