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i J医学2010年11月第31卷(第11期)Sichuan Medical Journal,2010,Vo1.31,No.11 ・1683・ 乳酸清除率评估多发伤预后的临床分析 邵秋萍,郭培培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苏镇江212003)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乳酸清除率与重度多发伤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4o例多发伤患者入院后的 APACHE评分、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入院后乳酸清除率及患者转归。分别将患者分成存活组和死亡组,高乳酸清 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比较其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各组年龄、性别、评分和初始血乳酸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 计学意义,高乳酸清除率组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结论乳酸清除率可用于早 期评估多发伤患者的预后转归。 【关键词】 多发伤;乳酸清除率;预后 【中图分类号】 R 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501(2010)l1—1683-02 正确判断多发伤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和预后,是 1.2方法:记录患者人院后即刻的血乳酸值,以及人 目前危重病医学领域创伤诊治方面所面临的一个重要 院12h后的血乳酸值,计算乳酸清除率。公式为:乳酸 课题,亦是进一步降低多发伤患者病死率的关键。乳 清降率=(人院血乳酸值一12h后血乳酸值)/人院血乳 酸作为细胞无氧代谢的标志,可用来衡量机体的氧代 酸值x100% 谢和组织灌注状态,而多发伤尤其是重度多发伤患者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 极易出现氧供与氧耗失衡和组织灌注异常,因此,乳 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2检验, 酸监测对于多发伤患者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研究了多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发伤患者入院后的乳酸清除率与预后及病死率的相关 关系,现报告如下。 2结果 1资料与方法 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临床数据比 校,两组性别、年龄、初始血乳酸浓度、APACHE II评分 1.1一般资料:选择2008年1月~2009年10月收入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乳酸清除率组 我院住院治疗的40例多发伤住院患者,其中男30例, 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 女1O例。致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挤压伤等。根 率组(P<0.01),病死率也明显低于低乳酸清除率组 据损伤严重度评分(ISS),将伤者分为两组:ISS≥16 (P<0.01),见表1。 为严重创伤组,ISS<16归人对照组。两组均除外有心 脑疾病史、肝脏疾病史、酗酒及中毒史患者。 表1存活组与死亡组临床数据比较 (. ̄-t-s) 3讨论 加重原有创伤性全身炎症反应的失控,造成器官功能 的进一步损伤心]。多发伤尤其是重度多发伤患者,由 葡萄糖无氧酵解的产物为丙酮酸,丙酮酸经丙酮 于存在不同程度的组织灌注障碍和氧合障碍,因此, 酸脱氢酶氧化成乙酞辅酶,再进入三羧酸循环。然而 高乳酸血症是十分常见的。Bakker 等把血乳酸浓度 一旦在无氧条件下,丙酮酸即转化成乳酸,因此,乳酸 超过2mmol/L的持续时间定义为评估患者脏器功能 可作为反映组织低灌注、细胞低氧的指标。而多脏器 恢复和预后的指标。所以,临床为了准确评估机体组 功能障碍/衰竭(MODS/MOF)是创伤后最严重的并发 织细胞的灌注和氧代谢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症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致病因素诱发机体出现 动态监测血乳酸浓度变化,乳酸清除率可作为一个重 失控性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是MODS最重 要的评估预后的指标。Nguyen 等报道,乳酸清除率 要的病理学基础和形成的根本原因。严重创伤后常合 <10%作为评估预测住院期间病死率有较好的特异性 并失血性休克,造成微循环障碍;直接损伤器官功能, 和敏感性,以10%作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 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害则更大,创伤后合并感染可 率组的分界值。本文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明显高于 ・1684・ 四川医学2010年11月第3l卷(第11期)SichuanMedical Journal",2010,Iio/.31,No.11 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623例临床特点分析 罗 虹 (第8医院门诊部,日喀则857000) 【摘要】 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方法对623例上消化道出血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死亡 25例(4%),其中胃溃疡病病死率16/250例(6.1%),肝硬化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病死率6/13例(46.1%),出血性 胃炎病率3/13例(23%)。结论 由于高原低氧环境无氧代谢增强,氢离子释放增加,胃液酸度增高,加上有烟酒嗜好 者,饮酒可损伤胃粘膜屏障,也促使胆液反流入胃,加重胃粘膜屏障的损害,故高原地区上消化道性溃疡为多见,导致胃 溃疡并出血。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高原地区;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 57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501(2010)11-1684-02 为了提高对高原地区低氧环境下上消化道出血 613例,呕血伴黑便237例,有记载出血次数497例中 的认识,现将我院2005~2010年6月收治623例上消 出血1次283例,出血2次134例,>3次8O例。轻度 化道出血加以分析,发现高原上消化道出血与平原相 出血333例,中度250例,重度40例,发生轻度休克 比有明显的特点:多发生于青年男性,出血量大,反复 148例,中度98例,重度45例共291例(46.6%)。入 多次,易发生休克,出血原因以胃溃疡居首位等;而这 院时Hb 47~232g/L,平均138.r,/L,RBC(1.42—7.62) 些特点直接与高原低氧环境、高原居民生活习惯、烟酒 xl0 /L,平均4.68x10 /L。 嗜好及劳累有关,现报告如下。 1.2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2.1 623例48h内经胃镜确诊226例,48h后胃镜 确诊303例,手术确诊94例。本组623例汉、藏族年 1.1一般资料:本组623例,男579例,女4J4例,其中 龄分布及出血发生部位,见表1、2。 汉族554例,藏族69例,汉:藏:为8:1,年龄19岁1 表1汉藏族上消化道出血的年龄分布n(%) 例,20~29岁348例,30—39岁190例,40~49岁67 例,50—59岁13例,>60岁4例,平均32.5岁。高原 生活时间<1年162例,1~5年255例,>5年137例, 世居69例。发病诱因有烟酒嗜好396/623例,刺激食 物及饮食不节各298/623例,过度劳累127/623例,情 绪变化63/623例,气候变化83/554例。本组患者中 出血前有腹痛或腹痛加剧579例,呕血186例,黑便 死亡组,血乳酸浓度在12h内恢复至正常水平的脓毒 早期评估多发伤患者的预后及转归。 症患者几乎存活,而在12h内血乳酸浓度持续升高的 脓毒症患者往往有较高的病死率。在我们的研究中也 参考文献: 以10%作为高乳酸清除率组和低乳酸清除率组的分 [1]林洪远,盛志勇.全身炎症反应和MODS认识的变化及现状[J]. 界值,并经统计学分析证实,低乳酸清除率组比高乳酸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11):643—646 清除率组有更高的休克发生率和病死率,血乳酸得不 [2]Parke AL,Liu PT,Parke DV1.Multiple orgsn dysfunction syndrome 到有效清除,提示组织细胞灌注和氧合无改善,病情进 [J].Inflammo・pharmacologh,2003,11(1):87-95 [3]Bakker I,Gris P,Cufemils M,et a/.Seiral bland lactate levels caIl 展恶化,极易进展成休克,使病死率升高。如果临床抢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ple orgs1]failure following septic 救治疗得当,组织灌注和氧合得以很快好转恢复,组织 shock[J].Am I Surg,1996,171(2):221—226 细胞内乳酸浓度下降,乳酸清除率升高,则病情好转。 [4] Nguyen HB,Knoblich BP,Muzrin A,et a1.Early lactate clearance 我们的研究中存活组患者乳酸清除率要明显高于死亡 isasscoiated with improved outcome in severe sepsis and septic shock 组,所以动态持续监测血乳酸浓度,乳酸清除率可用于 [J].Crit Care Med,2004,32(8):1637—1462 (收稿日期:2010-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