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来源:刀刀网


江苏省常州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有两处错误的一项是( ) A . 霹雳(pì) 存恤(xù) 驽钝(nú) 休祲(jìn) B . 適戍(dí) 白蘋(pín) 贵胄(zhòu) 利害攸关(yōu) C . 狩(shǒu)猎 沔水(miǎn) 弓弦(xuán) 怫然作色(fú) D . 舴艋(zé měng) 忿恚(huì) 徇蕲以东(xún) 咨诹善道(zōu) 2. (2分)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御骋赏赐精致 B . 闲游接触篷勃 C . 枯藤溅落崖璧 D . 红润茏罩悬挂

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 . ①③②④ B . ④①③② C . ②④①③ D . ③②④①

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

4. (6分) (2017八下·如皋期中) 用课文原句填空。 (1)

抽刀断水水更流,________。(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2)

淮南秋雨夜,________。(韦应物《闻雁》) (3)

夕阳西下,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第 1 页 共 9 页

(4)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________,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纪念白求恩》)

(5)

范仲淹《渔家傲》中运用典故自抒怀抱,慨叹功业未立和思念家乡复杂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5. (4分) 本文选自《远处的青山》,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幽默讽刺作家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小说《________》、《________》等。勃朗峰是欧洲________山的主峰。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6. (7分) 请你参加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题目。 (1) 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填写相应的节日名称。 ①农历九月初九,有敬老和登高的风俗。________

②公历5月第二个星期日,用康乃馨花表达感恩之情。________ (2) 请根据下表显示的调查结果,回答下面问题。 认同程度调查结果统计表

①请简要概括青年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和“洋”节日的认同情况(不超过25个字)。 ②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请谈谈看法。

③结合“相关链接”,就如何“保卫”传统节日提出你的建议。 相关链接:

a.早在一千多年前,从中国起源的端午节就传到了韩国。从1967年开始,“江陵端午祭”就被韩国定为“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受到国家的保护与扶植。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精心设备,韩国的“江陵端午祭”于2005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及无形遗产”。

b.2006年春节前夕,著名民俗学家高有鹏教授发表了《保卫春节宣言》,提出要保护春节等民俗节日和传统文化。他认为,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的传统,而且是一种尊严。针对韩国的“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他认为“这既是中国文化的光荣,也是我们这一代的尴尬”。

c.一些传统节日的衰微不是因为节日本身太过陈旧,而在于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变化。对于传统节日文化

第 2 页 共 9 页

的弘扬而言,真正有用的永远是我们愿意并能够将之作为生活的一部分。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7.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①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②“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前方的树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哼,你这死老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哟。哈哈……”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③“老康,我老了啊。” ④“老朱,我也老了。”

⑤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⑥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朱一屁股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⑦“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老康放下手里的松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把烟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⑧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几个柳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伙计,你算算咱们来了多少年了?”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停在空中。

⑨“三十七年了。”老康说。 ⑩“三十七年啊!”老朱说。

⑪“大家都没忘啊。”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就想想过去吧,当

第 3 页 共 9 页

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⑫老朱点了点头,“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⑬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大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老康看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⑭“你真的舍得?”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都走了,走了好啊。”老康似乎是哭了。

⑮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⑯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⑰“老康叔,老康叔——”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你们是……”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明泽的眼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⑱“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⑲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 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①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②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 ⑭和⑲段中两次写到老康“哭了”,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___。 (3) 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⑮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 第⑯段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 文章⑰一⑲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8. (10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信仰之光

①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种东西,它比自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值得为之活着,必要时也值得为之献身。这种东西必定是高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像日月星辰一样在我们头顶照耀,我们相信它并且仰望它,所以称作信仰。但是,它又不像日月星辰那样可以用眼睛看见,而只是我们心中的一种观念,所以又称

第 4 页 共 9 页

作信念。

②真正的信仰是相信人生应该有崇高的追求,真正看重信仰的人决不盲目相信某一种流行的宗教或别的什么思想,而是通过思考来寻求和确立自己的信仰。两千四百年前,苏格拉底的信仰就是:人生的价值在于爱智慧,用理性省察生活尤其是道德生活。他为自己的信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③信仰是内心的光,它照亮了一个人的人生之路。没有信仰的人犹如在黑暗中行路,不辨方向,没有目标,随波逐流,活一辈子也只是浑浑噩噩。当然,一个人要真正确立起自己的信仰,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我看来,在信仰的问题上,真正重要的是要有真诚的态度。所谓真诚,第一就是要认真,既不是无所谓,可有可无,也不是随大流,盲目相信;第二就是要诚实,决不自欺欺人。有了这种真诚的态度,即使你没有找到一种明确的思想形态作为你的信仰,你也可以算作一个有信仰的人了,因为你至少是在信仰着一种有真诚追求的人生境界。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第③段划线句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 ?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9. (4分)

文言文阅读 , 回答1-2题 孙叔敖纳言

孙叔敖为楚令尹①,一国②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③。 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④,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⑤。”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意益下⑥,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21cnjy.com

【注释】①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②国:指都城。③吊:吊唁。④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⑤患处之:灾祸就隐伏在那里。⑥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

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有一老父衣粗衣 衣:穿 B . 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 去:离弃 C . 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 恶:厌恶 D . 愿闻余教 余:我 (2)

第 5 页 共 9 页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孙叔敖做了楚国令尹后,都城的和百姓都来向他表示祝贺。 B . 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的人。

C . 那个穿粗布衣服的老汉最后跑来吊唁是因为他对孙叔敖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 D . 文章的主旨是:为官应该谦逊谨慎,廉洁自律,善于纳谏。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 (2017八上·海宁开学考) 古诗文阅读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①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②黄云:乌云。③曛 :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1) “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用那个字更好?为什么?

(2) 诗的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怎样的情谊?这两句与王维送别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格调有什么不同?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请以“坚守”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写作要求: (1)文体不限。 (2)全文不少于600字。 (3)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4)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第 6 页 共 9 页

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 默写 (共1题;共6分)

4-1、4-2、4-3、4-4、

4-5、

三、 名著导读 (共1题;共4分)

5-1、

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7分)

6-1、6-2

五、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

7-1、

第 7 页 共 9 页

7-2、7-3

7-4

7-5

8-1、8-2、

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4分)

9-1、 9-2、

七、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1、10-2

八、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