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财政专题期中试卷

财政专题期中试卷

来源:刀刀网
上海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学期期中测验

会计专业 法规专题 试题

20124

姓名: 学号: 班级: 得分:

案例义务教育是否适用“效率优先”

20076月的一天,某高校附属初中门前排起了长龙,绵延几百米,据说该校初一年级计划招生700人,但来报名的多达5000多人。为了能让孩子进入这所教育质量较好的学校就读,家长们早早就打听有哪个熟人认识该校的领导,还要帮助孩子准备应付入学的考试(按规定小学升初中是没有升学考试的),除此之外,交上两三万元钱是少不了的。

在媒体的报道中,我们还看到,每年中小学生入学的季节,一些名气较好的中小学收到报名表好几千份,而一些普通中小学,接受报名的日子校园冷冷清清。在如此择校热的背后,是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极不均衡。而这是由于多年来采取的“效率优先”资源配置模式造成的。毫无疑问,以前的“重点学校”,现在被称为“示范学校”的一小部分中小学得到的财政拨款比其他学校多得多。这一做法对于少数重点学校而言是锦上添花,而急需雪中送炭的普通学校挣扎在生死线上,教育资源的校际不平衡不断加剧。为了让自己的子女挤进好的学校,有些家长不惜多次搬家,或者到重点学校所在地段租房住,造成重点学校“人才挤挤”,这被媒体称为“县一中现象”。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几乎全部集中在城市,城市教育质量普遍高于农村,农村的孩子也不愿意在本地上学,而是希望到城市接受好的教育,这造成城市学校的每个班级从原来的30人一直扩容到6070人,而有的农村学校面临破产的局面,只有一些家庭十分贫困的学生才选择在当地就学,接受“劣质教育”。

公平与效率是相互矛盾的,但又必须处理好两者的关系。财政支出同样存在处理两者关系的问题,从上面提到的教育领域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折射出财政投入的结构问题,即在各个地区、各个教育阶段、各个学校之间如何分配教育拨款。特别是现阶段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目标是一个值得深入讨论的问题,它直接影响到教育的质量,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这种教育好象可以导向高效率、高质量,倡导了竞争精神,但实际上违背了义务教育发展的初衷。对于作为公品的义务教育,首先应该强调的不是教育的效率,而是教育的公平,要在公平的基础上配置教育资源,让每一个公民能平等地获得教育机会。而当每所小学、每所中学均衡发展时,家长也就不会为了追求进一所更好的小学、更好的初中,从孩子很小时就开始进行畸形的应试教育,在好小学、好中学、好大学的单行道上彼此折磨。

不改变“效率优先”的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学生和家长的择校现象,也就谈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在这种氛围中,教育的地区差距、学校差距越来越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教育越来越变调,也就不足为怪。

在经济生活中,我国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指导原则,那么在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方面,是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呢?社会上对此意见很不统一,显然,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重点不同,其指导原则也会发生变化,在改革开放头二十年,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一切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已经具备解决社会公平的财政实力,另一方面,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显得日益突出,要求在社会事业方面把实现公平摆到第一位,象这几年出现了“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等问题就是典型表现。

讨论

1.结合教材所学内容,你们认为义务教育以效率为导向合适吗?为什么?

2.结合教材所学内容,认为义务教育资源应如何分配更合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