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二语文期初试卷

高二语文期初试卷

来源:刀刀网
 高二语文期初试卷

姓名: 班级: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 12分)

写作是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的过程。写作学是一门具体科学,而不是一门科学(如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写作学所研究的书面表达现象是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一个很具体、很单一的方面,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科学领域诸多问题中一个具体而单一的问题。因此,写作学不应也不可能发展成为一门的,与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并列的部门科学。

写作离不开语言和思维,但语言和思维是写作的工具而不是实质。因而把写作学归属语言学或思维科学都是不适当的。写作学应归入表达学,表达学又称表意学,是一门亟待建立的社会科学,它研究人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将其思想或感情表达出来。表达学要运用哲学、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思维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研究表达的本质和概念、表达的过程和规律、意思的形成与组合、表达媒体与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表达中的地位和作用、表达与社会各系统各领域的关系等。表达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分支是演讲学和写作学,前者是口头表达科学,后者是书面表达科学。

1.根据文意,“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其表达方法是

A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

B思维和语言表达

C书面表达

D口头表达

2.文中“写作学”的含义是

A将意化思想变为物化思想的过程

B不应把写作学归属语言学或思维科学的范畴

C研究人怎样借助语言文字将思想或感情表达出来的科学

D语言和思维是写作工具,写作离不开语言,却非实质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语言学和思维科学只属于科学中的各个分支

B写作学属于与语言学、思维科学等并列的科学中的各个分支

C写作学不属于语言学或思维科学,应归入表达学

D写作学和演讲学属于表达学的两个基本理论分支科学

4.对本文段内容概括得当的一项是

A阐述了写作学和语言学、思维科学的关系

B阐明写作学是研究书面表达的具体科学

C阐明写作学是一门亟待建立的社会科学

D阐述写作学研究的对象、范围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2分)

魏豹者,故魏诸公子也。其兄魏咎,故魏时封为宁陵君。秦灭魏,迁咎为家人。陈胜之起王也,咎往从之。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魏地已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周市曰:“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齐、赵使车各五十乘,立周市为魏王。市辞不受,迎魏咎于陈。五反,陈王乃遣立咎为魏王。

章邯已破陈王,乃进兵击魏王于临济。魏王乃使周市出请救于齐、楚。齐、楚遣项它、田巴将兵随市救魏。章邯遂击破杀周市等军,围临济。咎为其民约降。约定,咎自烧杀。

魏豹亡走楚。楚怀王予魏豹数千人,复徇魏地。项羽已破秦,降章邯。豹下魏二十余城。立豹为魏王。豹引精兵从项羽入关。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于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

汉王还定三秦,渡临晋,魏王豹以国属焉,遂从击楚于彭城。汉败,还至荥阳,豹请归视亲病,至国,即绝河津畔汉。汉王闻魏豹反,方东忧楚,未及击,谓郦生曰:“缓颊往说魏豹,能下之,吾以万户封若。”郦生说豹。豹谢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于河东,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汉王令豹守荥阳。楚围之急,周苛遂杀魏豹。

(选自《史记 ? 魏豹彭越列传》)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秦灭魏,迁咎为家人 迁:放逐,流放

B. 陈王使魏人周市徇魏地 徇:攻占,夺取

C. 项羽已破秦,降章邯 降:使……投降

D. 传诣荥阳,以豹国为郡 传:驿车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陈胜起王也,咎往从

B. 陈王遣立咎为魏王 徙魏王豹于河东

C. 进兵击魏王临济 于是汉王遣韩信击虏豹河东

D. 魏王豹国属焉 豹国为郡

3、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意思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 (陈王)欲相与立周市为魏王 B. (魏豹)至国,即绝河津畔汉

C. 方东忧楚,未及击(魏豹) D. 遂从(汉王)击楚于彭城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写魏豹侧重于反复无常,时反时从。郦生说魏豹一节,则通过魏豹之口,道出汉王“慢而侮人”、“非有上下礼节”的待人态度,正与豹之反复叛汉为因果。

B. 《史记》中的许多故事写得悲壮惨烈,从而带有浓重的悲壮色彩和悲壮的气氛。魏咎,在兵临城下的紧迫关头,他为百姓身家性命的安全着想,提出降服条件,谈判成功后而死,给人以气概豪迈、悲壮慷慨的感受。

C.因周市攻打魏地有功,准备立周市为魏王,使者前后往返了五次,周市都拒绝不接受,没办法陈王立了魏咎为魏王。

D. 汉王从临晋率兵横渡黄河,魏豹跟随着汉王攻打彭城。汉王战败,回师荥阳,魏豹请假回家探望老人病情,回国后,就马上断绝了黄河渡口,背叛了汉王。

5、翻译下列句子。

1)天下昏乱,忠臣乃见。今天下共畔秦,其义必立魏王后乃可。

2)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三、古诗文鉴赏:

1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题后问题。(6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2默写:(10分)

(1)你不要把责任推到“环境”身上,不少学者就是在都市喧闹的环境中写出伟大著作的。陶潜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依我看你的心还是没有静下来。

(2)同样是写夕阳,叶剑英的“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抒发了者的乐观情怀,而李商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的却是消极颓唐的情绪。

3)三顾频烦天下计, ______________。出师未捷身先死, ______________。(《蜀相》))

4__________,龙光射斗牛之墟。_________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滕王阁序》)

5)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_!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现代文阅读:(22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①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部份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而增长。

②这种想念,实在不是什么轻松的事。想念一个人,是可以有所凭借的,所谓睹物思人,至少给思念留了个出口;而且,还有现代通讯工具帮忙。可是,在喧嚣的城市里想念村庄,就如笼中之鸟想念山林般,找不到一草一木一石的依据,所有的想像,都会被金属丝无情地阻隔,只剩下烦躁的心绪。我可以给家乡的亲人通电话,可是,村庄是一个集合概念,是一部完整的童年历史。我的思念,又怎能通过一根电话线真正抵达村庄的内心呢?

③坐在公共汽车上,各种建筑物扑面而来,马路两旁的景物快速移开。我知道,它们是不会彻底地给我的目光让路的;我不会天真地以为,那些物体移开之后,我会看到我所熟悉的田野和牛羊,还有从屋瓦缝隙里钻出的炊烟。

④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起来它是多么鲜活,多么富于动感。它所有的企图,就是让我忘掉村庄。可是,城市的表演,并不符合我的性情,它不断离间着我和村庄的关系,这只能增加我对村庄更加深切的思念。

⑤每天,我在城市里坐车,在城市里漫步,看城市上空偶尔飞过的小鸟,打量城市马路旁的树木花草,试图寻找关于村庄的蛛丝马迹。因为我始终不肯相信,城市会将村庄彻底地掩埋,将村庄彻底地阻断……

⑥忽然有一天,当我的目光无意中停在一块站牌上时,一下子惊呆了。我坚信,我找到了村庄!确切地说,我发现了村庄的名字。那块很不起眼的公共汽车站牌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村庄的名字:上钱村,下钱村,吴家湾,马家庄……虽然不是我的家乡,但它们作为村庄,也意味着一群乡人的远徒……我突然感到,那块站牌,不就是消逝了的村庄的纪念碑吗?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⑦又岂止是那块小小的站牌上写着村庄的名字,每一块站牌,每一条马路,甚至每一个街巷,到处都是村庄的名字,人们每天都在念叨着村庄的名字……村庄消失了,村庄的名字顽强地生存下来了。或者说,当村庄消失的时候,它把名字传给了城市。如此说来,城市不过是一个谎言。它生长在乡村的土地上,沿袭着村庄的名字,延续了乡村的生命,但它却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

⑧当我回到家,急切地打开城市地图时,惊讶地发现,我们整座城市,我们引以为豪的繁华都市,它实际是由一个个小村庄连接而成的。地图上,那些村庄的名字,星罗棋布,赫然在目;那些名字,灵动鲜活,栩栩如生,即使历经千年,也不可能被钢筋混凝土彻底掩埋。

⑨而我们所谓的城市,看起来则更像一座硕大无比的纪念碑,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无时无刻不在祭奠着被它掩埋在地下的村庄。

(有改动)

16.文章开头说“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这句话的意思是什 ?根据文意作简要概括。(4)

17.阅读①~④段回答:(6)

(1)作者写自己对村庄的思念,为什么在文章第②段写“想念一个人”?

(2)为什么在第④段写城市的鲜活,富于动感?

18.作者写道,城市“在一天天地背叛着乡村,制造着关于城市的谎言”。联系全文看,为什么说城市背叛了乡村,制造着谎言?(6)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 ( )( )

A.这篇抒情散文感情浓郁,脉络分明,以对乡村的眷恋深情将文章逐层推进,使文章布 局严谨而又自然。

B.本文的标题形象、凝练,意味深长,引人思考。城市,像一座纪念碑,默默地矗立在乡村的土地上,纪念着逝去的人们,尤其是那些为城市建设作出贡献的乡村人。

C.作者在第一段中,连用比喻,把家乡村庄比作“一剂良药”“一项必修的功课”一种间歇性病灶”,把抽象的思乡之情描绘得生动形象。

D.“而此时,汽车广播里,正一遍遍地播报着村庄的名字,仿佛在召唤着村庄的亡魂。” 作者巧妙地插入广播的播报,结合自身感受,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顿悟时产生的神圣庄严的感觉。

E.在作者心中,村庄是一种象征,是精神的寄托,是心灵的归宿,是一个难舍的人生情 结。

语言表达与运用:(18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美国在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C.回首分手的时候,你我风华正茂,曾几何时,双鬓已然秋霜!

D.白居易在地方为官时很注意接近民众,不管是乡间农妇还是下里巴人,他都能谈得来,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很多创作素材。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退休以后,马永倾几乎无时无刻不忘垦荒、植树,他要用几年的时间把自己前半生砍的三万多棵树补种上。

D.他写信告诉我说,近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 

3.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写序号)(3分)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田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答案:戏剧社【      文学社【             摄影小组【

4.请根据王维的诗句“竹喧归浣女”写一个场景。要求:①想象合理;②语言生动;③不超过50字。(4分)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水中的倒影 

【俄】亚.索尔仁尼琴

    在水流涌动的水面,无论是远还是近的倒影全都辨认不出,即便水流清澈,即便水流上没有泡沫,——在经常涌动的水面,在永不休止的水的替换中,倒影是不真实的、不清晰的、难以理解的。

    只有当水流穿过一道又一道河抵达一片安静、开阔的海湾,或是在小河湾中驻足,或是在水波不兴的小湖中安卧,——只有在这些地方,我们才能在镜子般的水面上看到岸边树木上的每一枚叶子,淡淡白云中的每一抹云絮和天空那丰满而又蔚蓝的深处。此亦似君,此亦如吾。如果说,我们百般努力,至今仍未看见、仍未观照到不朽的、清晰的真理,这也许正是因为,我们还正在向某处运动,我们还正在生活?……

    在运动中能否清晰地辨认事物或认识自我,请结合原文,谈谈你的见解。100字左右。(5)

作文.(60分) 请以《在飘雪的季节守候花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