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名校联考模拟卷语文卷四作文关于平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伟大的书法家王羲之就提出了“俯仰”两种人生角度。
孰不知,仰观世界的人,其实就站在谷底,他所看见的都是天空高不可攀的虚无;俯视世界的人,其实就站在山顶,他所看见的都是大地深不可测的浑厚。平视世界,不俯不仰,才是成功之道。平视是一种从容的勇气。唯有不俯不仰,平视世界,我们才能获得真的理性、包容天地的胸怀和对待万物的淡然。面对权威,我们要保持平视的勇气,这样才能走出桎梏,发现真理。
在人类认识微观世界的历程中,牛顿、伽利略的经典力学理论统治了世界近三百年,直到普朗克和玻尔勇敢地打破权威的光环,用理论分析,用实验证明,让“量子”“微粒”“能级”等概念重塑了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正是因为他们敢于平视权威,才能被载入史册,成为人类认知事物历程中的里程碑。与此相似,沃森和克里克不仰视孟德尔的经典遗传学的权威,才能够开创性地构建DNA模型与“中心法则”,开启近代分子生物学的大门;傅科不仰视“地球静止”与“地心说”的权威,才能用单摆验证地球自转这个在当时大众难以接受的事实;陈胜吴广不仰视王侯将相先天得来的地位,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由此可见,惟有平视,我们才能不囿于旧规旧则的框定,实现创新和发展。平视是一种尊重的气度。著名的媒体人白岩松说:不管别人处在怎样高的位置,都不应该仰视;不管别人处在怎样低的位置,都不应该俯视。对他人的尊重让我们有机会获得审视自己的不同角度,这样才有益于自我的完善。正如齐王听从邹忌的诚谏,让群臣吏民“面刺寡人”“上书谏寡人”“谤讥于市朝”,正是有了他对百姓的平视与尊重,才能虚心纳谏,使“燕赵韩魏皆朝于齐”,做到“战胜于朝廷”。由此可见,平视既是尊重了别人,也是尊重了自己,给自己一个走向完善的阳关大道。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年,我们更需要平视的态度。在求学生涯,我们既要尊重师友,又应敢于争鸣,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做到“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平视世界,我们才能更接近真理。放眼辽阔天地,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今的中国,既有了不依附强国的底气,也有了不鄙夷弱国的眼界,平视世界,才能站在人类的高度,审视共同的命运,开创共同的未来。不俯不仰,平视世界,让我们从地平线出发,走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