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刀刀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小升初数学必刷应用题测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小升初数学必刷应用题测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来源:刀刀网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小升初数学必刷应用题测试卷二(含答案及精讲)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思维应用题(50题,每题2)

1.甲、乙、丙三人做同样多的零件,甲每小时做20个,乙每小时做24个,丙每小时做30个,完成任务时,平均每小时做了多少个零件.

2.五年级科技小组有男生18人、女生8人到省博物馆参观,全体人员都住一晚.住房标准是:2人间共40元,3人间共50元,4人间共60元.怎样安排房间费用最低?总费用是多少元?

3.建筑工地上用的水泥沙是由水泥和沙子按38的比拌制而成的.现要伴制这种水泥沙3吨,各需要水泥和沙子多少吨?工地上现有水泥600千克,沙子1吨,这些水泥和沙子最多能伴制多少吨这样的水泥沙?工地上现有水泥600千克,沙子1吨,现要充分地用完这些水泥和沙子,至少还需要运进多少水泥和沙子?至少能伴制多少吨这样的水泥沙?

4.某食品店有5箱饼干,如果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那么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原来每个箱子里袋多少千克饼干?

5.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6小时在途中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6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8千米,(1)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2)相遇时乙车比甲车少行多少千米?

6.甲、乙两列客车同时从18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甲每小时行50千米,乙每小时行40千米,一只狗以80千米的速度在两人之间来回奔跑,直到两人相遇狗行了多少千米?

7.两地间的路程是490千米.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向而行,5.6小时相遇.甲车每小时行47.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甲仓库货物比乙仓库货物少150吨,甲仓库货物是乙仓库货物的60%,甲、乙仓库各有多少吨货物?

9.妈妈为小明存了5000元的教育存款,年利率为2.25%,存期为三年,到期后,妈妈能取回多少元.

10.五年级有女生160人,男生比女生少10%,五年级有男生多少人?

11.学校组织捐书活动,三年级50人共捐252本,四年级45人共捐181本,五年级60人共捐323本. 1)平均每个年级捐书多少本?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12.一块三角形麦地的底是280米,高是160米.按每公顷产小麦5吨计算,这块地能收获小麦15吨吗?

13.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卡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33千米,卡车每小时行35千米,行了几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51千米.

14.一批货物,第一次运走27吨,第二次运走总数的30%.这是已运走的货物与未运货物的吨数比是31,这批货物一共有多少吨?

15.一桶油连桶共重15千克,卖出3/4以后,连桶重6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用方程计算)

16.建筑工地运来了4车水泥,每车4.5吨,共用了4410元,平均每吨水泥多少元?

17.甲乙两车间共同生产一批零件,甲车间每天生产125个,乙车间每天生产175个.两个车间工作6天后,还差36个没完成,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18.一块梯形麦地,上底是9.6米,下底是14.2米,高是5米,平均每平方米收小麦0.78千克,这块麦地收小麦多少千克?

19.甲、乙、丙三人,甲、乙共重55千克,乙、丙共重75千克,其中乙占这三人总体重的3/10,这三人共重多少千克?

20.光明机床厂,计划生产120台机床,第一车间生产63台,第二车间生产57台,实际两个车间4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3,照这样计划,剩下的还需要几天才能完成?

21.同学们排成了一个正方形方阵,后来减少了一行一列共19人.原来共有多少人?

22.修路队10天要修一段长80米的公路,3天已修了24,剩下的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23.一批零件,由张、李两位师傅完成,张师傅加工了160个,其中不合格的有9个,李师傅加工的零件中,合格的有134个,不合格的有6个.求这批零件的合格率?

24.甲、乙、丙三人承包一项工程,发给他们的工资共540元,三人完成任务的情况是:甲、乙合做6天,完成全工程的1/3;因甲有事,乙、丙合做2天完成全工程的1/6,剩下的3人合做5天完成。按完成的工作量来付劳动报酬,每人各应得多少元?

25.王老师买了7箱矿泉水,一共有84瓶,共用去168元.平均每箱矿泉水多少钱?平均每箱有多少瓶矿泉水?平均每瓶矿泉水多少钱?

26.两汽车从相距525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84.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5.5千米,经几小时两车相遇?

27.一块长方形地长24千米,宽是长的5/12,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8.有一块三角形麦地底45米,高86.2米,如果每公顷可收小麦4600千克,这块地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29.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全程的2/5,离中点还有1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0.一个圆柱形容器,底面半径是3分米,里面装有深9厘米的水,放入一个铁块后,水面升高了1.5厘米,这个铁块的体积是多少?

3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北京出发,沿京沪高速公路向上海开去.甲车每小时行12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100千米.经过5小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2.同学们参加春游活动,一个同学到负责后勤的老师那里去领碗,老师问他领多少,他说领55个。又问:多少人吃饭?他说:一人一个饭碗,两人一个菜碗,三人一个汤碗。算一算这个同学给多少人领碗?

33.小华早晨起床,要完成这几件事:起床穿衣7分钟,刷牙洗脸5分钟,在煤气灶上煮面13分钟,整理房间6分钟,为了尽快作完这些事,最少要多少分钟?怎样安排?

34.小学五年级有3个班,甲、乙两班共有学生75人,乙、丙两班共有学生81人,已知乙班学生占全年级的2/11,该校五年级共有学生多少人?

35.一块三角形的油菜地,底是250米,高是128米,共收油菜籽3520千克.平均每公顷收油菜籽多少千克?

36.五年级同学参加植树活动,一班39人,共植树65棵;二班40人,共植树68棵;三班41人,共植树62棵.全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7.同学们去春游,若每辆车坐28人,则6人没上车,若每辆车坐30人,则可少用1辆车,这次春游的学生有多少人.

38.植树节同学们栽树,先栽了15行,每行40棵,后又栽了260棵,一共栽树多少棵?

39.两架模型飞机用不同长度的金属线缚住,绕同一个定点水平地旋转,方向相反,里面的一架飞机转一圈需要30秒,外边的需要60秒,从它们第一次相互错过到第二次相错,所需的时间是多少秒?

40.甲乙两个仓库原有粮食吨数比是54,甲仓库运走27吨后,甲乙两个仓库粮食之比是45,甲仓库原有粮食多少吨?

41.养鸡场有公鸡、母鸡和小鸡三种鸡,其中母鸡占1/4,公鸡与其它两种鸡的只数比是23,公鸡比母鸡多576只,求养鸡场一共有多少只鸡?

42.一支修路队正在铺一段江沙公路,上午工作3.5小时,铺了165米,下午工作4.5小时,铺了208米.修路队平均每小时铺路多少米?

43.回收1千克废纸,可生产0.8千克的再生纸,四年级一共有125人,如果每人回收1.5千克废纸,四年级回收的废纸可生产多少千克再生纸?

44.女孩对男孩说:我比你多20元钱,男孩说:现在我给你5元钱,你正好比我多数学公式,男孩现有多少元钱?

4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的速度比甲车慢1/12,两车在距离中点25千米处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6.建筑工地要运82吨沙子,已经运了4次,每次运11.5吨,剩下的要3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吨?

47.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驶150米,洒水的宽度是7米.洒水车行驶4分钟,大约能给多大的地面洒上水?

48.体育用品商店一副乒乓球拍14元,现在进行促销买5副送2副,如果一次买5副,每副便宜几元?

49.六年级有男生250人,女生150人,男、女生各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

50.同学们为庆祝教师节美化教室,购买了54米拉花和48个气球,一共花了26.1元,其中拉花每米0.35元,气球每个多少元?

1.分析:把同样多的零件数看成单位“1”,完成全部工作:甲用的时间是1/20,乙用的时间是1/24,丙用的时间是1/30;用三个人的工作总量3除以他们用的时间和就是平均每人每小时做的零件数. 解答:解:1/20+1/24+1/30), =3÷15/120 =24(个); 答:平均每小时做了24个零件.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时往往把工作总量看做“1”,把工作时间表示出来,再利用它们的数量关系解答.

2.分析:由于四人间最便宜,所以尽量租用四人间,女生租2个四人间,男生租用4个四人间和一个2人间;据此解答. 解答:解:女生租2个四人间,男生租用4个四人间和一个2人间; 2×60+4×60+1×40 =120+240+40 =400(元); 答:女生租2个四人间,男生租用4个四人间和一个2人间费用最低,总费用是400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运用统筹法解决问题.此题告诉学生掌握了统筹法,对于进行合理调度,是十分有效的.

3.分析:(1)把这3吨水泥沙的总量看作单位“1”,则水泥占总量的3/(3+8)=3/11,沙子占总量的8/(3+8)=8/11,再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得解. 2)假设把600千克的水泥全部用完,则依据原来的比,即可列比例求出需要的沙子的重量,若沙子不够用,则设需要的水泥的量,进而得出水泥沙的吨数. 3)依据上题中得出的需要的沙子的重量,即可求出剩余的沙子的重量,再据原来的比,即可列比例求出需要的水泥的重量,进而得出水泥沙的总量. 解答:解:(13×3/(3+8)=9/11(吨), 3×8/(3+8)=24/11(吨); 答:需要水泥9/11吨,沙子24/11吨. 2600千克=0.6吨, 0.6千克水配置这样的水泥沙需要x吨沙子, 0.6x=38 3x=8×0.6 3x=4.8 x=1.6 沙子不够用,所以可以设1吨沙子需要水泥的量为y吨, y1=38 8y=3 y=0.375 所以水泥沙的重量为1+0.375=1.375(吨); 答:最多能伴制1.375吨这样的水泥沙. 30.6-0.375=0.225(吨), 0.225吨水泥需要沙子z吨, 0.225z=38 3z=8×0.225 3z=1.8 z=0.6 1+0.6+0.6=2.2(吨); 答:至少还要运进0.6吨沙子,至少能伴制2.2吨这样的水泥沙. 点评:明白这种水泥沙中水泥和沙子的比是不变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分析 从每个箱子里取出20千克,5个箱子里剩下的饼干正好等于原来3箱饼干的重量可知:取出的饼干总量就等于5-3=2箱饼干的重量,于是先计算出取出的饼干的总量,再除以2,问题即可得解. 解答 解:20×5÷2 =100÷2 =50(千克); 答:原来每个箱子里装50千克饼干. 点评 由题意得出取出的饼干总量就等于5-3=2箱饼干的重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5.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1)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再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即可解答; 2)根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求出两车行的路程相减即可. 解答: 解:(1)(65+58×6 =123×6 =738(千米) 答:两站之间相距1518千米. 265×6-58×6 =390-348 =42(千米) 答:相遇时乙车比甲车少行42千米. 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依据数量间等量关系,代入数据即可解答.

6.分析:根据题意知道,狗跑的时间等于甲乙相遇的时间,再根据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即可求出狗跑的路程. 解答:解:180÷50+40×80 =180÷90×80 =160(千米); 答:直到两人相遇狗行了160千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能判断出狗跑的时间等于甲乙相遇的时间,由此即可解答.

7.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两地间的路程是490千米,相向而行,5.6小时相遇,用490除以5.6,先求出两车的速度和,然后用速度和减去甲车的速度,就是乙车的速度.据此解答. 解答: 解:490÷5.6-47.5 =87.5-47.5 =40(千米) 答: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 点评:运用关系式: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速度和-甲车速度=乙车速度.

8.分析:甲仓库货物是乙仓库货物的60%,把乙仓库货物看作单位“1”150吨对应的分率是1-60%,用除法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150÷1-60%), =150÷40% =375(吨); 375×60%=225(吨); 答:甲仓库225吨,乙仓库有375吨货物. 点评:本题关键找准单位“1”,单位“1”不知道用除法解答,求出乙仓库的吨数,进一步求出甲仓库的吨数.

9.分析:先根据利息=本金×年利率×时间求出可以获得的利息,然后再用本金加上利息即可. 解答:解:5000×2.25%×3 =112.5×3 =337.5(元); 5000+337.5=5337.5(元); 答:妈妈能取回5337.5元. 点评:本题属于利息问题,有固定的计算方法,利息=本金×利率×时间(注意时间和利率的对应),本息=本金+利息,找清数据与问题,代入公式计算即可.

10.解:160×1-10%), =160×0.9 =144(人); 答:五年级有男生144人. 分析:把女生人数看作单位“1”,男生比女生少10%,即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10%),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 点评:判断出单位“1”,求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1-10%),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1.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平均数问题 分析:(1)用三个年级捐书的总和除以年级数3即得平均每个年级捐书多少本; 2)可提出问题:三个年级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用三个年级捐书的总和除以总人数即可. 解答: 解:(1)(252+181+323÷3 =756÷3 =252(本) 答:平均每个年级捐书252本. 2)可提出问题:三个年级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252+181+323÷50+45+60 =756÷155 ≈5(本) 答:三个年级平均每人捐书约5本. 点评:此题属于简单的统计和求平均数问题,根据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份数=平均数,列式计算即可.

12.分析:先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这块麦田的面积,进而换算面积单位,即可得解;用这块麦田的面积乘每公顷的产量,就是总产量,再与15吨比较即可得解. 解答:解:280×160÷2 =44800÷2 =22400(平方米), =2.24(公顷); 2.24×5=11.2(吨); 11.215 答:这块地不能收获小麦15吨.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灵活应用.

13.分析:此题应分为两种情况:(1)两车再行51千米相遇;(2)两车相遇后又分开51千米.据此分别解答. 解答:解:(1)(255-51÷33+35), =204÷68 =3(小时). 答:行了3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51千米. 2)(255+51÷33+35), =306÷68 =4.5(小时). 答:行了4.5小时后两车之间相距51千米. 点评:此题解答的关键是认真分析,分两种情况进行解答,很容易漏掉第二种情况,应特别注意.

14.解答 解:27÷[3/(3+1)-30%]=60(吨) 答:这批货物一共有60吨.

15.解答:解:设这桶油重x千克,可得方程: (3/4)x+6=15 x=12 答:这桶油重12千克.

16.分析:根据题意,可用4410除以4计算出每车水泥的钱数,然后再除以4.5计算出每吨水泥的钱数即可. 解答:解:4410÷4÷4.5 =1102.5÷4.5 =245(元), 答:平均每吨水泥245元.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确定每车水泥的钱数,然后再除以每车水泥的吨数即可.

17.分析:依据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求出两个车间工作6天后生产的零件个数,再根据总个数=已生产的零件个数+还没上产的零件个数解答. 解答:解:(125+175×6+36 =300×6+36 =1800+36 =1836(个). 答:这批零件共有1836个.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作总量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解答时要注意从问题出发,找出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再从已知条件回到问题即可解决问题.

18.9.6+14.2×5÷2×0.78= 46.41(千克)

19.分析:三人总体重是单位1,乙占这三人总体重的3/1055+75=130千克中,乙的体重算了2次,就是说,130千克是三人总体重的(1+3/10)所以,三人共重:130÷1+3/10). 解答:解:(55+75÷1+3/10). =130÷13/10 =100(千克). 答:三人共重100千克. 点评:明确55+75=130千克中,乙的体重算了2次,130千克是三人总体重的(1+3/10)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20.考点:简单的工程问题 专题:工程问题 分析:计划生产120台机床,实际两个车间4天就完成了计划的2/34天就完成120×2/3=80(台),每天生产80÷4=20台,还剩下120-80=40台,用40÷20=2天即可求解. 解答: 解:120×2/3=80(台) 80÷4=20(台) 120-80=40(台) 40÷20=2(天) 答:剩下的还需要2天才能完成. 点评:看清题意找准题中的数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1.分析:根据减少了一行一列共19人.和一行一列有一个人处在交点可得原来每边的人数:(19+1÷2=10(人),然后根据中实方阵的总人数=每边的人数×每边的人数,,可得原来的总人数是:10×10=100(人);据此解答. 解答:解:(19+1÷2=10(人), 10×10=100(人); 答:原来共有100人. 点评:本题关键是求出原来每边的人数;方阵问题相关的知识点是:四周的人数=(每边的人数-1×4,每边的人数=四周的人数÷4+1,中实方阵的总人数=每边的人数×每边的人数.

22.【答案】8 【解析】 (80-24)÷(10-3)=8()

23.考点:百分率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求合格率,根据公式:合格零件数/零件总数×100%,代入数值,解答即可. 解答: 解:(160-9+134/160+134+6×100% =95% 答: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5% 点评:此题属于百分率问题,计算的结果最大值为100%,都是用一部分数量(或全部数量)除以全部数量乘百分之百.

24.【解析】 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和是:1/3÷6=1/18 乙、丙两人的工作效率和是:1/6÷2=1/12 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和是:(1-1/3-1/6÷5=1/10 丙的工作效率:1/10-1/18=8/180 甲的工作效率:1/10-1/12=3/180 乙的工作效率:1/10-8/180-3/180=7/180 甲完成总工作量的:3/180×6+5=33/180,应的报酬:540×33/180=99(元) 乙完成总工作量的:7/180×6+2+5=91/180,应的报酬:540×91/180=273(元) 丙完成总工作量的:8/180×2+5=56/180,应的报酬:540×56/180=168(元)

25.分析:(1)用总价除以总箱数即可求出平均每箱的价格; 2)用总瓶数除以总箱数即可求出平均每箱的瓶数; 3)用每箱的价格除以每箱里的瓶数即可求出每瓶的价格; 据此解答即可. 解答:解:(1168÷7=24(元), 答:平均每箱矿泉水24元. 284÷7=12(瓶), 答:平均每箱有12瓶矿泉水. 324÷12=2(元), 答:平均每瓶矿泉水2元.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平均数的计算.根据总数÷数据个数=平均数计算即可.

26.考点:简单的行程问题 专题:行程问题 分析:已知路程和两车的速度,求相遇时间,运用关系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列式解答. 解答: 解:525÷84.5+65.5 =525÷150 =3.5(小时) 答:经3.5小时两车相遇. 点评:先求出速度和,运用了关系式: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7.解答:解:24×24×5/12 =24×10 =240(平方米); 答:这块地的面积是240平方米.

28.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2”计算出这块三角形土地的面积,然后用每公顷收小麦的重量×小麦地的面积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45×86.2÷2=1939.5(平方米)=0.19395(公顷) 4600×0.19395=2.17(千克), 答:这块地共收小麦2.17千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计算出小麦地的面积,进而根据每平方米收小麦的重量、小麦地的面积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解答.

29.分析:把全程看成单位“1”,到达中点就是行驶了全程的1/2,那么现在已经行驶的路程比到中点少行驶了全程的(1/2-2/5),它对应的长度是15千米,由此用除法求出全程. 解答:解:15÷1/2-2/5), =15÷1/10 =150(千米); 答: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找出单位“1”,并找出单位“1”的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30.分析:放入一个铁块后,水面升高了1.5厘米,这1.5厘米水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放入铁块前后,圆柱形容器底面积是不变的,只是水面升高了,就用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πr2h,求出水面升高了的水的体积,也就是铁块的体积.计算时一定要注意统一单位. 解答:解:3分米=30厘米, 3.14×302×1.5 =3.14×900×1.5 =2826×1.5 =4239(立方厘米); 答:这个铁块的体积是4239立方厘米.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放入铁块前后底面积是不变的,只是水位升高了.

31.分析 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用两车的速度之差乘5,求出经过5小时,甲车与乙车相距多远即可. 解答 解:(120-100×5 =20×5 =100(千米) 答:经过5小时,两车相距100千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车的速度之差是多少.

32.解:设给x人领碗。 x+x/2+x/3=55 x=30

33.分析:先起床,然后烧水煮面;煮面的同时洗脸刷牙,整理房间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干分析可设计如下: 煮面和刷牙洗脸、整理房间同时进行, 用的总时间就是: 7+13=20(分钟); 答:最少要用20分钟. 点评:此题属于合理安排时间问题,奔着既节约时间,又不使各项工作相互矛盾即可.

34.考点: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甲、乙两班共有学生75人,乙、丙两班共有学生81人,也就是说甲班人数+乙班人数+丙班人数+乙班人数=五年级人数+乙班人数=75+81=156人,把五年级人数看作单位“1”,五年级人数+乙班人数=156人就相当于五年级人数的1+2/11=13/11,依据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答: 解:(75+81÷1+2/11 =156÷13/11 =132(人) 答:该校五年级共有学生132人.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五年级人数+乙班人数=156人占总人数的分率.

35.考点: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专题:平面图形的认识与计算 分析:三角形田的底和高已知,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先求出三角形田的面积,再用油菜籽的总量除以三角形田的面积,就是平均每公顷收油菜籽的重量. 解答: 解:250×128÷2 =32000÷2 =16000(平方米), 16000平方米=1.6公顷; 3520÷1.6=2200(千克). 答:平均每公顷收油菜籽2200千克.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求出三角形田的面积,进而求得每公顷收获油菜籽的重量,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6.考点: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专题:平均数问题 分析:首先根据一班39人,共植树65棵;二班40人,共植树68棵;三班41人,共植树62棵,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以及学生的总人数,然后根据全级平均每人植树的棵数=一共植树的棵数÷学生的总人数,求出全级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即可. 解答: 解:(65+68+62÷39+40+41 =195÷120 =1.625(棵) 答:全级平均每人植树1.625棵.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法的运用.

37.分析:每辆车坐28人,则6人没上车,若每辆车坐30人,则可少用1辆车,就就少30人,每辆车多座(30-28)人,就少(6+30)人.据此解答. 解答:解(6+30÷30-28), =36÷2 =18(辆), 18×28+6 =504+6 =510(人). 答:这次春游的学生有510人. 点评: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每辆车多座(30-28)人,就少(6+30)人,求出车数,然后再根据车数去求人数.

38.答案:860

39.分析:把两架模型飞机转一圈的路程看作单位“1”,先表示出两架飞机的速度,再根据时间=路程÷速度即可解答. 解答:解:1/30+1/60), =1÷1/20 =20(秒), 答:所需的时间是20秒. 点评:等量关系式:时间=路程÷速度,是解答本题的依据.

40.分析 乙仓的吨数不变,甲乙两个仓库原有粮食吨数比是54,那么甲仓原来的吨数是乙仓的5/4,后来甲乙两个仓库粮食之比是45,那么后来甲仓的吨数就是乙仓的4/5,甲仓减少的吨数是乙仓的(5/4-4/5),它对应的数量是27吨,由此用除法求出乙仓的吨数,再乘上5/4就是原来甲仓的吨数. 解答 解:27÷5/4-4/5=60(吨) 60×5/4=75(吨) 答:甲仓库原有粮食75吨. 点评 把比看成分率,找出不变量作为单位“1”,并找出数量对应了单位“1”的几分之几,再用除法就可以求出单位“1”的量.

41.考点:分数四则复合应用题,比的应用 专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分析:把三种鸡的总只数看作单位“1”,公鸡与其它两种鸡的只数比是23,也就是公鸡占鸡总只数的2/(2+3)=2/5,先求出公鸡比母鸡多的只数占总只数的分率,也就是576只占总只数的分率,再依据分数除法意义即可解答. 解答: 解:2+3=5 576÷2/5-1/4 =576÷3/20 =3840(只) 答:养鸡场一共有3840只鸡. 点评:分数除法意义是解答本题的依据,关键是求出576只占总只数的分率.

42.分析 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那么工作效率=(上午的工作量+下午的工作量)÷(上午的工作时间+下午的工作时间). 解答 解:(165+208÷3.5+4.5 =373÷8 =46.625(米) 答:修路队平均每小时铺路46.625米. 点评 本题根据工作效率=工作量÷工作时间,进一步解决问题.

43.分析:根据题意,可用1251.5计算出四年级全级收废纸的重量,然后再乘0.8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125×1.5×0.8 =187.5×0.8 =150(千克), 答:回收的废纸可生产150千克再生纸. 点评:求出四年级全级学生共收集废纸的重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44.解:(20+5+5÷1/3 =30÷1/3 =90(元); 答:男孩现有90元钱.

45.分析 首先把甲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甲车的速度乘1-1/12,求出乙车的速度是多少;然后根据两车在距离中点25千米处相遇,可得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5025×2=50)千米,用两车相遇时的路程差除以两车的速度之差,求出两车相遇用的时间是多少;最后用它乘两车的速度之和,求出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即可. 解答 解:60×1-1/12 =60×11/12 =55(千米) 25×2÷60-55×60+55 =50÷5×115 =10×115 =1150(千米) 答:AB两地相距1150千米.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两车相遇用的时间是多少.

46.【答案】12 【解析】 解:设平均每次运x吨。 11.5×4+3x=82 x=12

47.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所洒地面是一个长方形,首先根据速度×时间=路程,求出4分钟洒水车行驶多少米(也就是所洒地面长方形的长),已知洒水的宽度是7米,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解答即可. 解答:解:150×4×7 =600×7 =4200(平方米); 答:大约能给4200平方米的地面洒上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48.分析 用买5副乒乓球拍的钱数,除以实际买的乒乓球拍副数,求出实际每副的价格,再用14去减,就是每副便宜的钱数.据此解答. 解答 解:14×5÷5+2 =70÷7 =10(元); 14-10=4(元). 答:如果一次买5副,每副便宜4元. 点评 本题的重点是求出实际每副乒乓球拍的价格,进而求出每副便宜的钱数.

49.分析:先求出全年级的总人数,用男生的人数除以总人数,求出男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同理可以求出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百分之几. 解答:解:250+150=400(人) 250÷400=62.5% 150÷400=37.5% 答:男生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62.5%,女生人数占全年级人数的37.5% 点评:本题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关键是看把谁当成了单位“1”,单位“1”的量为除数.

50.分析:先计算出54米拉花的价格,即0.35×54=18.9元,进而即可得出48个气球的价格,从而依据总价÷数量=单价,问题即可得解. 解答:解:(26.1-0.35×54÷48 =26.1-18.9÷48 =7.2÷48 =0.15(元) 答:气球每个0.15元. 点评:此题主要依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gamedaodao.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2005869号-6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