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四年级下册期中学情检测卷语 文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与积累运用(45分)一、我会拼,我会写。(10分)
biān fú zhàng ài mǐn ruì duǒbì
1.夜间飞行的( )时遇到( )物会( )地( )。
yú chǔn huǐ miè
2.破坏大自然是( )的行为,人类有可能( )自己。
wān yán pān dēng shāo wēi
3.运动员沿着( )的山间向上( ), ( )不留意,就有坠入
xī shēng
深谷( )的危险。
二、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 ”。 (5分)
1.我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 2.溪声也时时变换调(diào tiǎo)子。
3.小朋友最爱喝饮(yǐn yìn)料。
4.中(zhōng zhòng)国有上千万的彩民,中(zhōng zhòng)彩的人并不多。
三、给下面加“____”字选择正确解释,把字母填在括号里。(4分)
“拜”:A.一种见面表示敬意的礼节。 B.用于往来,表示麻烦人办事。C.表示与人结为某种关系。 D.见面行礼表示祝贺。
1.鲁班上山拜师学艺。( ) 2.每逢春节,我都去爷爷家拜年。( )
3.小明去拜见他的启蒙老师。 ( ) 4.请你帮忙照看我孩子,拜托了。( )
四、按要求,补充词语。(6分)
1、把词语补充完整。(3分)
( )( )不解 ( )( )不堪 ( )( )壮阔
2、写上对应的成语。(3分)
知己知彼______ _ 运筹帷幄_____ 围魏救赵
五、根据句子意思写出加“——”的词的反义词。(3分)
1.人生有失败,也有 。
2.山区的道路很崎岖,不像城市的马路那样 。
3.蚂蚁是渺小的,然而它的精神却是 。
六、根据语境填空。(9分)
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有许多名言,告诉我们对待朋友要 ,
。与朋友交往要 。
2.看到落日映照的黄沙漠漠的景象,会使你想起王维的诗句: ,
。
3.秋高气爽的季节,满山的红叶飘落,你会想起 ,
。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请你为保护黄河设计一则标语: 。
5.关于农业气象方面的农谚我知道很多,如 : ,明日必有大雨到。
(1)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用加点词造句:
(2)雨来没有说出李大叔的下落。鬼子要杀他。(请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为一句话。)
七、根据所学内容填空。(18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众鸟高飞尽, ,相看两不厌, 。
(2)张若虚描写春江明月的两句最有名的诗句是: ,
。
(3)请写一句你积累的农用谚语:
(4)《自然之道》一文给你的启示是:
2.推荐阅读----《草房子》,填写正确答案的序号。(5分)
(1)《草房子》的作者是 ,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 》、《 》等, 2016年4月,他荣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2)桑桑和杜小康在草垛边骑车,两人饿了就决定烤红薯吃,可是没想到草垛烧了起来,最后是 先承认是自己玩火的。
(3)以下不是桑桑所为的是( )。
A 撕下蚊帐作渔网 B 拆卸柜橱作鸽子窝
C偷走女同学的书本 D帮细马找柳须
3.诗句填空。(5分)
(1)结庐在人境,而无( )( )喧。
(2)大漠孤独( ),长河落日( )。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 )( )初照人。
(4)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 )( )。
(5)桑柘影斜( )( )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第二部分:阅读感悟(35分)
(一)尊严(片段)
捶(chuí cuí)了几分钟,杰克逊大叔感到十分惬(qiè xiá)意,他站起来,说:“好了,小伙子,你捶得好极了,刚才我的腰还很(僵 缰) 硬,现在舒服极了。”说着将食物递给了这个年轻人。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的 地)吃起来。杰克逊大叔微笑着注视着这个年轻人,说:“小伙子,我的庄园需要人手,如果你愿意留下来,我太高兴了。”
年轻人留了下来,并很快成了杰克逊大叔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过了两年,杰克逊大叔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他,杰克逊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1.在文中的括号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分)
2.在文中的括号里划去错误的用字。(2分)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惬意—( ) 立刻—( )
4.为什么杰克逊大叔会留下这个年轻人?(2分)
5.从这段话中找出照应题目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2分)
(二)诺 言
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我一直记得少年时读过的一则异国故事:在一座城市的冬夜,一位正要赶末班车回军营的军官被一位妇女拦住,军官有些生气,妇女赶忙解释:她在行人渐稀的街头看到一个孩子,他是黄昏玩打仗游戏时被派到街角站岗的,他的指挥官说过,没有命令,不得撤退。 妇女明白,这个时候,已忘记这件事的其他孩子可能已熟睡在热被窝里,就劝他赶快回家, 但执拗的孩子坚持要接到命令。无奈中她想到请一位军人帮忙。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 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他迈着军人的步子走到孩子面前,敬了一个军礼,报上道:“你已出色完成任务,我命令你立刻撤岗回家。”孩子信服地看了看军官,回了一个军礼,欢跳着离去。
寒寂的夜空看到了,穹(qióng)宇下的三个生灵为一个诺言,有一刻庄严的相逢。
花儿是春天的诺言,潮汛是大海的诺言,远方是道路的诺言。世界,因为信守许多大 大小小的诺言,肃穆而深情。
1. 在文中找出具有下列意思的词语。(3分)
(1)坚守;指忠诚地遵守。 ( )
(2)固执任性,不听别人意见。 ( )
(3)相信,佩服。 ( )
2.根据内容填空。(2分)
文中的故事讲的是:一个冬夜,一位妇女请求 帮忙,向一个信守诺言、不肯下“岗”的孩子下达 的命令,孩子才离去的事。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4分)
(1)“军官没说什么,脸上充满着柔和又肃穆的神情。”这是因为:( )
A军官被母爱所感染 B军官被孩子信守诺言的精神所感染
C军官想装出认真的样子。
(2)第四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深化主题 C承上启下
4.读完这篇短文,你联想到了哪些讲诚信的名言警句,请写两句。(4分)
(三)鲜花
又是一年花开时,小学校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任务:放学后照看一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校长说:“孩子们放学后会来偷的。”
“偷?”二十一岁的女教师想像不出校长怎么会对天真烂漫的孩子们用上这个词。
放学后,女教师来到花坛边,望着姹紫嫣红的鲜花,她深吸了一口气,陶醉在一片清香中。忽然,她发现一个小男孩躲在墙角探头探脑地朝这边看。“你过来!”女教师招招手,小男孩过来了,是一个二年级的同学。
“你怎么不回家?有什么事儿吗?”女教师问。
“我……我想……我想要枝花。”小男孩支支吾吾地说。
“你想要哪一枝?”女教师微笑着,拉着小男孩的手,来到花坛边。小男孩看了一会儿,指着一枝很艳的玫瑰,说:“这一枝,行吗?”“好,这枝花儿属于你了!”女教师真诚地说:“但是你准备怎么办?如果你把花留在这里,它还能开好几天,别的小朋友也可以来看;如果我现在帮你摘下它,你就只能玩一会儿了。你打算怎么办?”
小男孩想了想,说:“我把它留在这里,明天我再来看它。老师,你要帮我看好啊!”女教师微笑着点点头。
第二天傍晚,有二十多个孩子找女教师,等着要一枝属于自己的花儿。他们同那个小男孩一样,都同意把自己的花留在花坛里。
鲜花盛开最美的那一个月,女教师把学校花坛中所有的鲜花都送给了可爱的孩子们,却没有发生往年经常被偷走的事情。相反,一群孩子放学后总会积极地帮她照看花儿。一直到深秋,鲜花和绿叶全部枯萎,孩子们还在期盼着自己的花儿明年再开放。
把正确答案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2分)
1.新来的女教师接到一个什么任务?( )(2分)
A 教三年级的语文课程 B 照看校园西南角的花坛
C 教育小男孩儿 D 教美术课程
2.花坛里的花( )。(2分)
A 姹紫嫣红 B 枯枝败叶 C 花瓣凋谢 D 可爱动人
3.“往年”孩子们为什么老爱偷学校花坛里的花?( )(2分)
A 没人看管 B 花长得很美丽
C 孩子们想拥有一枝花 D 孩子们搞破坏
4.新来的女教师照看花坛后,孩子们为什么不偷花,反而帮老师照看花呢?( )( 2分 )
A 孩子们都拥有了一枝花,并把花留在花坛里照看花。
B 孩子们被新来的老师吓坏了。
C 新来的老师太凶恶了。
D 校长想出了其它的办法惩罚孩子们。
5.短文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是
。之所以喜欢这句话,是因为
。(4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习作(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真棒,奶奶真辛苦,春天的景色真迷人,校园真美丽,布娃娃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然后根据补充好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习作(30分)
题目:_____________真_____________
| 要求: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如我真棒,奶奶真辛苦,春天的景色真迷人,校园真美丽,布娃娃真可爱,这件事真感人,这次活动真有意思……然后根据补充好的题目写一篇作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